选择语言
庞鑫怡:心育新苗,共绽芳华
初入冠县实验中学担任七年级美术老师,我既满怀期待又心存忐忑。由于小学和初中阶段未接受过系统美术教育,我需从零开始学习,在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下,才逐步理解教育改革后美育培育核心素养的新要求。为让课堂兼具深度与趣味,我认真钻研教材,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教学环节,反复修改教案与课件,努力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结合,融入审美体验和创造力培养。
但实践中我发现,即便自认为完美的课件,在不同班级使用时仍会暴露漏洞——十六个班级有十六种接受程度和课堂反馈,教学进度需灵活调整。这让我真正领悟“实践出真知”与“因材施教”的内涵,课后会通过大量反思总结,有针对性地优化下一节课的内容与方式。同时,我深知教师需兼顾“教书”与“育人”,面对互联网繁杂信息对学生思想的影响,我会在课间与学生亲切交流,倾听想法并以积极价值观引导;课堂上也会结合美术作品融入教育内容,比如借艺术家奋斗故事激励学生追求梦想、培养坚韧意志,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。

吴梓萌:书桌之外,童心之间
从大学校园的理论学习走向小学四年级英语课堂,我的实习初体验充满挑战。起初,精心设计的教案难以贴合实际课堂,“趣味导入”“情境教学”等方法在10分钟讲透现在进行时、40分钟维持学生注意力等问题前遇阻,课堂节奏失控、活动效果不佳的情况时有发生。面对学生交头接耳、走神等问题,我逐渐摸索出课堂管理之道:建立“课堂口令”等清晰规则,用生动语言和丰富表情吸引学生,设计趣味活动并以小组积分、口头表扬及时反馈,还能根据学生反应灵活调整教学策略。
与学生相处中,我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:有的口语流利却书写潦草,有的害羞内向却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。教师节收到的手工礼物、日常里学生主动分享的稀缺小零食,尤其是乡下孩子把自己难得享用的东西递过来的瞬间,让我深刻明白教育不只是知识传递,更是心灵的双向温暖。这段经历让我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,坚定了成为有温度、有智慧英语教师的目标。

邵富彤:新师初绽,育梦起航
来到北馆陶中学实习,我肩负起八年级语文与音乐教学的重任,得知语文涉及中考必考的文言文考点,且需学习人音版音乐教材打造趣味课堂,我倍感压力,却也以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丝毫不敢懈怠。
为快速提升教学能力,我主动向指导老师和有经验的同事请教,认真记录他们分享的教学经验与班级管理方法。一个月里,我深入课堂聆听年级组优秀教师的课程,不仅学习到精湛的教学技艺、巧妙的课堂设计和精准的节奏把控,更被老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与教育热情感染。我记录每节课的亮点,对照反思并构建对“好课”的认知框架。从最初备课的手忙脚乱、授课的生涩紧张,到后来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、灵活优化教学方法,我见证了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进步,也收获了学生在音乐课上绽放的笑容,深刻体会到“教学相长”的真谛,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教育初心。

(图文/庞鑫怡 审核/付衍丹)